金屬最怕的就是金屬疲勞,為什么金屬也會疲勞呢?一起跟大久緊固件廠家來看看怎么回事。
人們也研究過金屬疲勞,從時間開始到如今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了,金屬疲勞造成的第一起事故是是1949年,美國第一架噴氣民航客機首次飛行,但是這項工程成功帶來的歡呼并沒有維持多久,在僅僅5個月內就發生了兩次墜毀的事故,而且原因都是金屬疲勞。
由于飛機沖角的柳釘孔是沖壓出來的,所以出現了增壓裂痕肉眼基本上是看不見的,通過多次的增壓減壓造成了裂紋擴大從而出現了事故,這場事故奪去了68人的性命也導致了這家公司直接倒閉,所以很多的航空公司都非常重視金屬疲勞這個問題。
生活經驗告訴我們,要想徒手拉斷鐵絲是非常困難的,但如果反復折幾下卻很容易折斷。這表明,即使反復變化的外力遠小于能將金屬直接拉斷的恒力,也會使它的機械性能逐漸變弱并最終損毀。金屬的這種現象和人在長期工作下的疲勞非常像,科學家們便形象地稱其為“金屬疲勞”。
雖然很多人都沒聽過金屬疲勞的事兒,但它卻廣泛潛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,常常引發出人意料的嚴重事故。據估計,約90%的機械事故都和金屬疲勞有關??此茍杂驳慕饘贋槭裁磿谀??
正所謂“黃金無足色,白璧有微瑕”,我們目前所用的金屬并非是完美的,在加工或使用的過程中,金屬總會存在一些缺陷,比如內部有雜質或孔洞、表面有劃痕。這些缺陷往往只有微米量級,很難通過肉眼觀察,如果給金屬施加一個不變的拉力,它們并不容易產生裂縫。可如果外力是反復變化的,一會兒是拉力一會兒是壓力,一部分能量就會轉換成熱,積累在金屬內部,一旦超過某個限度,金屬就很容易在缺陷處發生原子間的化學鍵斷裂,導致結構開裂。
1998年,德國一列高速行駛的動車因車輪輪箍的疲勞斷裂而脫軌,造成100余人死亡……
由于金屬疲勞是較小的外力反復長期作用的結果,金屬在開裂前基本沒有明顯的塑性變形,因此往往很難提前發現金屬的疲勞。難道我們就對邪惡的金屬疲勞束手無策了嗎?非也。經過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,如今已有多種方法可以檢測金屬的疲勞,超聲波、紅外線、γ射線等都能對金屬進行體檢。日本的科學家還發明了一種摻入鈦酸鉛粉末的特殊涂料,在敲擊金屬時,金屬表面的涂料薄膜中會有電流通過,且電流的大小和金屬的疲勞程度有關,通過測量這股電流,便可知道金屬究竟有多“累”。
為了減少金屬疲勞事故的發生,科學家們在金屬的制備和使用過程中也做足了功夫。我們在生活中接觸到的機械幾乎都是用合金制成的,而很少采用單一金屬,這是由于合金中的幾種物質能填補彼此的空隙,有效提高金屬抵抗疲勞的能力。在加工和使用金屬零件時,保持表面光潔、遠離腐蝕環境,也能有效減少疲勞的發生。盡管如此,由于影響因素非常復雜,如今想要完全避免金屬疲勞仍是不可能的,科學家們的研究之路依舊漫長。
咨詢熱線
15511098000